About CCCAA, CUHK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CCCAA, CUHK has created 99 blog entries.

Happy Hour @ 中環 — 何宿之夜

崇基學院校友會「Happy Hour @ 中環」,返嚟喇!適逢何善衡夫人宿舍將於11月慶祝建舍 40 周年,今次「Happy Hour @ 中環」特意以何善衡夫人宿舍為主題,誠邀一眾何宿的兄弟姊妹和崇基校友一齊聚一聚! 日  期:2018年 8月 23日 (星期四) 地  點:Bar Six   **新地點**      中環雲咸街63號巴力大廈6樓 [地圖:https://goo.gl/maps/iscCzWt8Rqv ] 時  間:晚上 7 時 30分 費  用:全免 Free  (參加者可自由購買飲料) 網上報名:http://bit.ly/happyhour23082018 查詢請致電 3943

Happy Hour @ 中環 — 何宿之夜 2018-08-09T15:44:39+00:00

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暨晚餐講座 (12/7/2018)

崇基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已於二零一八年七月十二日順利舉行,當晚共有七十多名畢業於不同年代的崇基校友出席支持。 校友會會長陳樹偉在周年會員大會上簡述幹事會去年的工作、財政狀況及舉辦活動的情況,獲周年大會通過。陳會長報告,去年校友會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活動,以維繫崇基校友情,包括參觀饒宗頤文化館、晚餐講座、Fitness及泰拳體驗班、瑜伽體驗班、聖誕年终大玩派、崇基校友日聯歡晚宴、Happy Hour (由崇基校友會主辦或與友院及宿舍合辦) 等,校友們均十分踴躍參與,令人鼓舞。他特別鳴謝各熱心校友對校友會無私的付出和貢獻,校友會的成功乃校友多年來積極參與各項會務和活動的成果。他又特別感謝學院、義務核數師梁成軒先生(1976/會計) 之幫助與支持。周年會員大會亦選出任期兩年的新一屆幹事。幹事會亦將繼續群策群力,進一步推動會務。 會員大會後舉行了晚餐講座,邀得著名地質學家陳龍生教授 (1978/地理) 主講「香港鮮為人知的地質勝景和考古發現」。陳教授在講座中向校友介紹了許多香港鮮為人知的大自然秘境,如東平洲、赤洲、黃竹角咀、橫瀾島、西貢木棉洞及荔枝莊等,校友們都聽得意興盎然。

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暨晚餐講座 (12/7/2018) 2019-05-09T17:41:29+00:00

把這一片美麗留存給下一代——吳芷欣(2011/生物)

把這一片美麗留存給下一代——吳芷欣(2011/生物) 訪問:鄭穎茵(2006/中文)   「小朋友愛上動物是自然而然的事!」吳芷欣(2011/生物)談起小時候到郊野公園、看電視紀錄片和圖書……不知不覺地培養了她對生 物的濃厚興趣:「動物很有活力,彼此的互動很有趣,我自然喜歡觀察牠們,想多了解牠們如何生存。」   外面就是大海了! 唸理科的芷欣,升大學選科時曾到中大生物系參觀。她來到在吐露港岸邊的李福善海洋 科學研究中心,在地下海水養殖池看着海星、海膽等生物,還有在設備室和實驗室看着 各式各樣的潛水裝備 — 原來只要一跳上船,再把閘推開就可出海。當時芷欣看得兩 眼發光:「外面就是大海了,可以親身潛下去觀察各種海洋生物。我很希望研究、了解 和記錄牠們,讓大家知道在高度發展的香港,海洋生態也十分美麗」。 芷欣在三年級時來到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做畢業研究計劃,在暑假用半個月學會潛水︰ 「我們的研究大多需要潛水進行;能親身進入海洋世界,就離不開了!」香港擁有豐富 多元的海岸及海洋生物,曾錄得海洋生物多達六千種,其實是個很理想的研究地點。本 科畢業後,芷欣就繼續進修博士課程,從事本港水域的海洋生態研究工作。 芷欣主要研究石珊瑚與蟲黃藻的共生關係,以及牠們如何受到如全球暖化等氣候變遷的 影響。「香港全年溫差大,珊瑚要適應這個溫差是很大的挑戰。令人擔心的是天氣越來 越熱,最終亦會超越珊瑚可適應的溫度上限。」全球暖化、環境污染及其他改變,逼使

把這一片美麗留存給下一代——吳芷欣(2011/生物) 2018-07-11T18:48:40+00:00

習科藝而兩得 化中西而並新 — 靳杰強(1966/物理)

習科藝而兩得 化中西而並新 拿起會刊,封面左方上角,「」四字映入眼簾,正是靳杰強校友(1966/物理) 的手筆。靳校友醉心藝術,除熱愛傳統書畫外,近年亦創作裝置藝術。他的書畫風格博採眾長,海內外多間博物館都有收藏他的作品;然而其博不止見於藝術領域,更見於物理科研。一般人會以為文理互不相干,藝文主觀感性,科學客觀理性,靳校友卻是文理兼備。在他眼中,藝術與科學兼容共通。今期《崇基校友》,讓我們走進他的故事,一窺他如何在人生旅途上結合藝術與科學,並將兩者互相詮釋。 撰文:陳樂瑤(2016/翻譯) 統籌:梁嘉麗(2004/社會學) 科藝光譜 互為輝映 二零一六年初夏,一個微風愜意的早上,我戰戰兢兢地坐在電腦前,給一位遠在美國、素未謀面的天文物理學家、知名水墨畫家寫電郵介紹自己。不到幾天,便收到這位我在「崇基學院海外學長計劃」認識的靳杰強師兄回覆,語多鼓勵,還附上一封他和太太甘潤嫻師姐(1966/物理)在一五年年底給親朋好友暢談近況的新年賀信,更邀請我一同出席十月的崇基校慶千人宴。十月到了,我懷着緊張興奮的心情等着和師兄見面。在嶺南場上,遠遠看見一位個子不高、腰板挺直的男士緩步走來,穿着方格短袖襯衣,戴着長方框眼鏡,臉上掛着和藹舒泰的笑容,我整個人頓時放鬆下來。高懸在行政樓的山水巨幅如此氣勢磅礡,想不到畫家竟是位低聲說話、笑意盈盈的謙謙君子。 藝術的啟蒙 靳師兄兒時居於家鄉番禺,時常與兄長埭強跟隨從事壁畫雕刻的祖父到他工作的廟宇。祖父一邊工作,一邊向兩人講解畫法技巧,藝術自然而然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爺爺還給我送過一本清朝著名畫傳《芥子園畫譜》,其中展示的山林樹石、鳥蟲草畫法就成了我的啟蒙老師。」靳師兄說。他對《芥子園畫譜》這範本愛不釋手,畫冊亦陪伴了他多年。真正讓靳師兄大開眼界的,是他在廣州初接觸到的西洋畫展。靳師兄在小學六年級轉到廣州上學,並在那裏升讀初中,發掘到藝術的另一個宇宙︰「遷到廣州後,閒時常跟哥哥到展館看畫展,慢慢開始接觸到西方藝術,還記得當中不少蘇聯風格的作品,與小學美術課所傳授的傳統作畫技巧和概念完全不同,實在大開眼界!」這些展覽開啟了他在藝術之路上的一道新大門。 一九五二年,靳師兄輾轉來到香港,肄業於香港仿林中學。 當時的陳仿林校長非常着重美學教育,鼓勵學生參與書畫比賽,靳師兄得以展現從小累積的造詣。陳校長看到這小子的潛在才華,引薦他拜國畫家梁伯譽和書法家區建公為師,造就了他在傳統書畫藝術再向前邁進一步的契機。 踏上科學之路 在成長路上,有無盡的寶藏等待年輕人去發掘,而等待着靳師兄的下一個寶藏就是科研。他在大學修讀物理,是因為遇上另一位良師,引導他研究物理的奧秘。「我後來轉到金文泰中學繼續學業,當時的物理老師把艱澀的內容講解得生動有趣,引起我對物理宇宙觀有更多的想像,希望在這方面發掘更多。」老師的啟迪,替靳師兄翻開了科學地圖。他的世界從此不只欣賞河溪山水,也眺望天文宇宙。升上大學,靳師兄在崇基四年的大學生活更是多姿多采。除了流連圖書館,參與學會活動亦屬他的「必修科」。靳師兄曾擔任物理系系會會長,帶領莊員組織不少學系活動,又為《崇基學生》設計封面,更一手包辦畢業班同學錄和班代表致贈學院紀念品的設計。「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美術學會,在崇基禮拜堂地下學生中心舉辦藝術展覽,邀請校外藝術家分享他們的作品,更讓我們自己的作品有了展出的機會,是少有由學生主導的藝術展覽!」靈感來自校園山水幾個月前一個黃昏,我和師兄走到未圓湖邊,談到書畫取材的靈感泉源,青春的憶記流過他的眼神︰「崇基景物樸實自然。當時未圓湖仍然是人家的稻田小溪;崇基面向馬鞍山、背靠九肚山,不遠的前方就是火車軌,而禮拜堂就在身後。」猶記得當年他與同學大膽攀石爬過九肚山, 一手抓緊石頭,另一手拉扯着樹枝,好不容易才在沙石間站穩陣腳,他笑笑說︰「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一定不敢去爬。」他偶爾亦走到馬料水火車站(現時的大學港鐵站),沿着路軌走往九龍方向,看那水流直奔淺潭的小瀑布,又沿着火車山洞口返回大學。事過景遷,地貌變,情不變;想起以往的經歷,那些回憶、感覺都為他帶來靈感。無數個夜晚,來回圖書館與宿舍的那段路程、與甘師姐在校園走過的那些小徑,以及那種無牽無掛的生活,依然讓靳師兄懷緬不已。四年築夢的日子最易醒。畢業後,靳師兄和甘師姐共赴美國攻讀物理博士,先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州等地求學。論文研究偶有碰壁,人又身處異鄉;幸兩人互相扶持,讓彼此在異鄉有伴可依。靳師兄最終於一九七五年獲取美國馬利蘭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重投藝術懷抱 六十年代的美國與蘇聯陷入冷戰,雙方都投放大量資金發展太空科技,讓科研人員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段時間有充裕的研究空間。靳師兄沉醉於研究理論當中,已較少顧及丹青。取得博士學位後,靳師兄本欲投入學術領域,卻遇上太空研究資金驟減,輾轉他在美國加入了一間私人科研公司,從事流體力學研究。工作未能如以往求學時那般自由探索,靳師兄也慢慢再拾畫筆,重投書畫之中。塞翁失馬,緣分早注定,靳師兄與書畫藝術有着密不可分的連繫。與靳師兄首次通電郵時,他也寫道:「若非當年未有繼續全身投入物理研究,往後也不會投放太多心神於藝術創作。」靳師兄現已退休,不再受工作時間所規限,可以比以往更投入藝術創作。除了在世界各地舉辦個人展覽、多人聯展,他也協助其他藝術家策劃作品展。同時,他在美國的華人社區開設書畫班;每年校慶期間回校探訪,與師友同聚之餘,更少不得抽空教授國畫書法班。崇基兩度邀得他擔任駐院藝術家。此外,靳師兄也為「崇基學院海外學長計劃」擔任學長,與學弟學妹分享生活和工作經驗。到今天,他仍是我的筆友。這種在地球兩端之間東奔西走的生活卻未減靳師兄對藝術的熱誠,靳師兄近年也積極投入藝術裝置,將傳統書法以另一種形式呈現觀者眼前︰「藝術就是要不停地深化、變化。」集藝術科學一家,中方西方一身,傳統現代一體,靳師兄看來已做到了。 自己拼圖自己拼 靳師兄既投入研究科學,也醉心書畫藝術。科學與藝術看似互不相干,前者側重理性,後者較為感性,也有客觀與主觀之分,兩者是否互不相容?他這樣理解:「科學是美,藝術也是美;物理其實是人類共同譜繪宇宙星空的作品。廣袤無垠的宇宙中,許多的未知數都是人類推測再加以證明的。可以說,科學亦是人類所創造,即使所謂驗證過的『科學真理』也是人類所認為的『科學真理』而已。這些『科學真理』或許是真理,但也許有一天會被推翻。」他續說:「這種推測的過程,其實已經是美的想像與投放。愛恩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也並非空口而談,而是經過對事物簡單(simplicity)而美好的想像才提出的。」 纖毫之筆 萬類由心

習科藝而兩得 化中西而並新 — 靳杰強(1966/物理) 2019-02-28T10:07:51+00:00

晚餐講座 ─ 「精神科專科醫生教你 從夢中得心靈成長之道」 (25/05/2018)

崇基學院校友會於五月二十五日舉辦晚餐講座,邀得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秀芬校友(1991/醫學)擔任主講嘉賓。陳校友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名譽臨床副教授,有超過二十年治療各種情緒病及精神問題的經驗。本身也是國際認可榮格學派心理分析師的陳校友,近年專注發展精神科醫生的心理治療培訓工作。陳校友藉是次晚餐講座講解如何從心理分析角度解讀夢的啟示,從而更了解自己,幫助心靈成長。

晚餐講座 ─ 「精神科專科醫生教你 從夢中得心靈成長之道」 (25/05/2018) 2019-05-10T16:55:39+00:00

瑜伽體驗班 (28/04/2018)

校友會於四月二十八下午,一連舉辦兩班「瑜伽體驗班」,由持有HKYAACIA® 500(香港瑜伽協會高級導師)資格的全職瑜伽導師林賢順校友(2016/信息工程)擔任導師,教授瑜伽的基礎知識及動作,讓校友們體驗瑜伽運動所帶來身心的舒展與寧靜。

瑜伽體驗班 (28/04/2018) 2019-05-10T16:55:14+00:00

參觀饒宗頤文化館 (10/03/2018)

崇基學院榮譽院務委員饒宗頤教授於二月六日安然仙逝。為緬懷饒宗頤教授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崇基學院校友會於三月十日到訪饒宗頤文化館及其附設酒店「翠雅山房」。校友會邀得營運饒宗頤文化館的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姚沛滔校友(1971/工商管理)擔任是次活動的顧問。

參觀饒宗頤文化館 (10/03/2018) 2019-05-10T16:56:26+00:00

築境生情 — 伍美琴教授、張國麟(Alan)(2004/建築)

活在擠逼的城市,我們的生活和空間都無法避免被規劃。雖然天空海闊對大部分人而言是一種奢侈,但在有限的空間中,我們總希望努力尋找一點點獨特的情味和生趣。近年社會常有討論的「社區參與」(community engagement),就是由居民街坊共同參與建設社區,透過建築、社區設施、公共空間等呈現出不一樣的可能性,使社區不再是冰冷、生硬的石屎建構物,而是滿載共同回憶的獨特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系主任伍美琴教授於二零一二年加入崇基學院,她任教城市規劃多年,當初博士畢業回港跟人說公共空間、社區參與,曾被人當成異類,直至近年大家才明白她的看法。跟城市規劃息息相關的就是建築,與朋友創辦建築設計公司的張國麟(Alan)(2004/建築),認為任何人都應該參與建築設計,因為每天生活其中的人才是真正的用家。二人談建築、論規劃、說人情,卻不覺得是專業人士討論高深概念術語,而是一起探索如何締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空間。從境到情,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人性和互動的過程 — 你又可有想過,自己理想的社區和城市是何模樣?   統籌及整理︰梁嘉麗(2004/社會學)、麥嘉輝(2016/新傳) 說起城市規劃和社區建設,第一代新市鎮沙田是香港一項代表作,訪問就特別選了在沙田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 — 瀝源邨和禾輋邨進行。七十年代興建的屋邨,總是叫人驚喜。我們繞過水池,步入小涼亭坐下,婦女坐在我們身旁聊天,小孩四處奔跑嬉戲。這裏沒有任何遊樂設備,只有樸實的空地、婆娑的樹影。伍教授認為,人天生擁有創造空間的能力 — 只要有空間,人們就懂得使用。地攤、墟市也是如此應運而生。她望着四周的花草,笑着說很喜歡這種舊式屋邨,設施很人性化,而且四周都栽滿花草樹木,環境很舒適。 坐在旁邊的Alan,微笑靜聽伍教授的見解。雖然來自不同學系和背景,Alan卻非常認同伍教授的看法。他小時候就是住在「Y型」公屋,對這種被樓房圍着的中庭位置情有獨鍾。當年母親們向窗外大叫「吃—飯—啦—」,在中庭遊玩的孩子們便立即作鳥獸散。此刻Alan回到設計相似的屋邨,感覺份外熟悉親切。 坐亭內,望亭外。這種容許街坊聚腳聊天,又不用花幾十元買杯咖啡才能使用的公共空間,實在難得。作為學者和建築師,他們對規劃過程、建築設計、社區參與等,均有深刻的體會。     你們如何評價現時香港的城市規劃和公共空間設計? 伍:現時香港的公共空間欠缺「公共性」,公共空間多來自剩餘空間,空間中重要的中央位置多用作建樓。我們現在身處的瀝源邨已是比較理想的公共空間 — 有這個人人都會經過的噴水池在邨中央,街坊之間能互相認識,又有綠化空間。礙於政府的法例要求,公共空間難有地區特色,更遑論突顯該區的歷史文化了。我們的城市被過份管理 (highly

築境生情 — 伍美琴教授、張國麟(Alan)(2004/建築) 2018-09-20T11:14:19+00:00

聖誕年終大玩派 (01/12/2017)

崇基學院校友會今年再度在有百年歷史兼富英倫建築風格的九龍木球會內舉辦「聖誕年終大玩派」,與約五十位校友共聚,並預祝聖誕及新年的來臨。十二月一日的派對以「穿越 ‧ 上海」為主題,邀請參與的校友穿上七、八十年代懷舊元素的服飾造型出席。在輕鬆的氣氛下,參加者一邊品嚐美酒及精緻小食,一邊與不同年代崇基校友分享交流,把酒言歡,預祝佳節。

聖誕年終大玩派 (01/12/2017) 2019-05-10T16:56:55+00:00

崇基學院校友日 — 校慶活動四重奏 (04/11/2017)

本年度崇基學院校友日已於十一月四日舉行。當日中午舉行了「院長午間茶會暨恭賀崇基校友授勳及嘉獎」,邀得今年獲頒銀紫荊星章的凌嘉勤先生(1980/地理)和獲頒廉政公署榮譽獎章的廖秀芳女士(1981/社會工作)出席,與校友們分享服務社會的經驗,並一同慶賀獲獎之喜。緊接其後有崇基學院校友會與拓展事務處合辦的「我與崇基的那些年」嘉年華,讓校友攜同親友一同參與各式各樣以「崇基」為主題的親子遊戲、攤位遊戲、校園遊等。壓軸是晚上於崇基學院教職員聯誼會餐廳舉行的校友日聚餐,當晚氣氛熱鬧,一眾校友盡興而歸。

崇基學院校友日 — 校慶活動四重奏 (04/11/2017) 2019-05-10T16:33: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