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CCCAA, CUHK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CCCAA, CUHK has created 99 blog entries.

感受當下 靜觀日常 —— 專訪崇基心理學教授麥穎思

訪問:梁嘉麗(2004/社會學) 麥穎思(Winnie)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二零零零年於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精神科學系完成博士課程後,於二零零二年回港到中大任教,並加入崇基學院。麥教授於二零一五年創辦社區團體「說書人」,與經歷過情緒問題的人於社區分享他們的故事,目標是消除大眾對曾經歷情緒及精神病的朋友的誤解。二零一七年她創辦網上心理健康自學計劃「賽馬會心導遊計劃」,帶領參加者改善心理健康。麥教授更於去年開展「日常心活」計劃,於崇基,以至中大及各大專院校內推廣靜觀,助大學生發現和肯定自己的價值。   在紅牆綠瓦中,我們坐在蓮池旁,談甚麼是靜觀。崇基心理學系教授麥穎思(Winnie)說,只要讓自己覺察當下,留意此時此刻的感覺,在想甚麼、情緒是怎樣,其實就是靜觀。我們都靜下來,注視着因為訪問而略帶緊張的自己,看見身邊遊人如鯽,還聽見樹上小鳥叫聲,感受筆下白紙的質感。「我們每分鐘都很忙碌,拿起手機就看Facebook、跟人WhatsApp,城市人很難沉澱於當下。跟朋友約會聊天時又忍不住同時回覆訊息,到底應該聊天還是看訊息?這是一個自主的回應。」對於Winnie來說,靜觀從來都是一種對現實的回應,是一種可以自主選擇的生活態度。 近十年智能手機流行,我們變得更「忙碌」,生活充斥着太多外來的感觀刺激,卻缺少了讓自己安靜下來、聆聽內在需要的時間。很久以前,也許人類對感覺和身體都很了解;但科技進步了,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卻同時退化了。覺察自身,成為了一門需要學習的課。Winnie學習靜觀已超過十年,回想學習初期,的確一點也不容易︰「思緒很容易會不停轉,我學習去留意自己分了心,覺察它,並回到自己的呼吸。」   有意識地生活 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能靜心觀察︰進食、走路,也能靜觀。Winnie每天早晚都會打坐,進食時就會專注於五感︰「吃東西時,我會專注食物的味道、質感、香氣。食物給我怎樣的感覺?靜觀讓我們更有意識地生活。」 拍照時,Winnie坐在長椅上,也許有點不習慣面對鏡頭,腰背稍微彎曲了,她亦笑言,自己很容易犯這個毛病,直至接觸了靜觀,才開始察覺到這個肢體小動作︰「行住坐仰,全都能帶入靜觀。肢體動作會連繫到身體痛楚,察覺後就能時刻提醒自己,作出調整。」Winnie說話時面上總帶微笑,聲線平和而溫婉,也許跟她是佛教徒有關。然而,靜觀雖源自佛教,卻早已發展成非宗教式的修練,不少人更依靠靜觀來穩定情緒。    (左圖)本年初Winne主持的「日常心活」計劃和崇基學院合辦「未圓湖畔系列 — 日常心活 靜觀體驗工作坊」,透過舉辦禪繞畫和坐禪工作坊,讓大學生在繁忙的生活中,嘗試培養靜心觀察的習慣。 (右圖)「日常心活」計劃印刷了不少貼紙,讓參加者貼於不同物件上,提醒他們時刻觀察自己的感覺和情緒。   學懂承載負面情緒 我們也許都聽過不少靜觀助人管理情緒的故事︰情緒乖戾的人,因為練習靜觀而變得和善;不少研究亦證實,靜觀能紓緩生理及心理狀況。Winnie笑言,減低負面情緒只是其中一方面,靜觀的意義是更廣闊的。通過靜觀,人會更了解自己情緒,自然就發現情緒本身根本沒分好壞:「傷感是因為失去一些東西?發怒是因為事情不合心意?這些其實都是訊號。」當坊間充斥着「如何踢走負面情緒」的文章時,她卻提醒,我們必須聆聽這些情緒訊號︰「為何不容許負面情緒?這是一種表達方式,我們以為發怒代表不理智,相反,靜觀讓我們懂得承載自己情緒。」 兩個小時的訪問中,Winnie娓娓道出她的故事。站在課堂講台的她充滿神采,難以想像中學時代的她,竟是一個容易緊張和焦慮的女孩。Winnie小時候非常害羞,不敢跟人說話︰「回想起來,其實我那時有社交焦慮。」十歲那年她一家移民美國,在彼邦度過了小學到研究院階段。除了適應新環境,Winnie更要面對種族歧視,這曾令她十分困擾︰「中國人始終是少數,有當地同學叫我 『Go back

感受當下 靜觀日常 —— 專訪崇基心理學教授麥穎思 2019-03-29T11:06:30+00:00

倒數時刻 ── 黎育科教授(Derrick)(2004/地理與資源管理)、嚴鴻霖教授(Steve)

颱風的意義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可能只是額外一天的假期,最多也不過是外面風雨大一點吧。直至今年九月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大家才從遍地塌樹、滿街碎玻璃、東歪西倒的街燈路牌,甚至搖晃的大廈中親身感受到極端天氣的威力。「山竹」的吹襲除了考驗我城的應變能力外,還為我們響起了一個警號 — 人類對氣候的影響原來比我們想像的大,而且極端天氣更是近在眼前的威脅。 全球氣候暖化嚴重,極端天氣的出現日趨頻繁。「山竹」正好提醒我們不要只關心停工或停學與否,更重要的是,我們已到了挽救氣候轉變的倒數時刻,如何回應才是關鍵。兩位崇基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的教授 ─ 黎育科教授(Derrick)(2004/地理與資源管理)和嚴鴻霖教授(Steve),從科學角度回應坊間部分人對環保的看法,從而探討我們作為地球的一分子,如何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為保護環境盡一分力。 訪問及整理:鍾啟然(2000/翻譯)、鄭穎茵(2006/中文)、阮珮恩(2016/英國語文研究與英國語文教育) 平均氣溫上升零點幾度算甚麼? 「山竹」也只是個偶然的自然現象吧! 極端天氣不單是自然現象,更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 黎育科教授:Derrick      嚴鴻霖教授:Steve Steve:今次「山竹」掠過香港只有約一天時間,雖然其威力大,但幸好它逗留的時間短,而且沒遇上天文大潮,所以造成的影響已比預期少,這實在是幸運。如果沒有這些因素,這種級數颱風的威力可能已超過香港整體城市建設可承受的範圍。   Derrick:有關超強颱風出現的機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for Climate Change, IPCC)於二零一三年發表了由全球科學家代表編寫、共數千頁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是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全球變暖的主因。從冰芯資料重整過去氣候紀錄所知,現時全球氣溫上升速度之快、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之高均是前所未見。全球暖化令海洋儲存大量能量,於是有更大機會形成超強颱風。有些人以短期的天氣現象質疑全球暖化:天氣熱的時候只是剛巧受熱浪影響,反正到了冬天又會下大雪,那就表示沒問題吧﹗可是氣候變化並不是只看單一次的熱浪或寒流,而是觀察和比較長期的數據和資料。

倒數時刻 ── 黎育科教授(Derrick)(2004/地理與資源管理)、嚴鴻霖教授(Steve) 2018-12-28T16:49:17+00:00

聖誕頌歌暨兒童聯歡會 2018 (15/12/2018)

崇基學院校友會聯同學院教職員聯誼會、教職員生活委員會及拓展事務處於2018年12月15日在眾志堂舉行了「聖誕兒童聯歡會」。當日活動包括攤位遊戲、充氣彈床、小丑表演、電影放映等,有近400名校友、教職員和公眾人士參加,場面熱鬧。

聖誕頌歌暨兒童聯歡會 2018 (15/12/2018) 2019-05-09T17:41:28+00:00

崇基學院校友日 2018 (27/10/2018)

本年度崇基學院校友日已於十月二十七日舉行。當日活動豐富,首先是「快樂鳥,青葱林」曾陳桂梅視覺藝術展的「與藝術家見面」環節,緊接其後在崇基學院禮拜堂舉行了「崇基校友至善獎學金及崇基學院至善獎學金頒獎典禮」。頒獎典禮邀得今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香港警察卓越獎章的鄧炳強校友(1987/社會工作)及獲頒授銅紫荊星章的崇基學院校董雷兆輝醫生出席和擔任嘉賓。鄧校友和雷醫生分別服務政府和醫療衞生界多年,成就出眾,借此機會與得獎同學和校友們分享他們服務社會的心得。頒獎典禮結束後,在禮拜堂活動中心舉行了「院長午間茶會暨『家肥屋潤』小豬育成計劃領養人茶會」。院長方永平教授和獲授勳的校董和校友慶祝之餘,亦向參加「家肥屋潤」小豬育成計劃籌款額最高的七位「領養人」頒發獎狀。當日晚上亦在崇基學院聯誼會會所餐廳舉行校友日聚餐,一眾校友聚首一堂,互相分享近況,暢談甚歡。

崇基學院校友日 2018 (27/10/2018) 2019-05-09T17:41:28+00:00

調酒體驗班 (19/10/2018)

崇基學院校友會於十月十九日舉辦了「調酒體驗班」,由專業的調酒師張曉明校友(2012/酒店及旅遊管理)擔任導師,教授校友如何使用調酒工具及不同的調酒方法和技巧。參加者更可親身調製及品嚐三款不同種類的雞尾酒。

調酒體驗班 (19/10/2018) 2019-05-09T17:41:28+00:00

「齊心協力清理校園」活動 (13/10/2018)

崇基學院聯同校友會及學生會於十月十三日舉辦「齊心協力清理校園」活動,召集崇基人合力為颱風過後的校園進行清理,共同為回復優美校園出一分力。有近九十位崇基人響應參與。響應號召的教職員、學生和校友,分成小組清理校園不同角落,包括未圓湖畔、學生宿舍附近位置,及眾志堂旁「暉社台」。

「齊心協力清理校園」活動 (13/10/2018) 2019-05-09T17:41:28+00:00

一個都不能少 — 吳靜雯(1992/心理)

訪問:陳以衎(1972/哲學) 去年七月的一個早上,窗外下?大雷雨,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師生卻忙於迎接來賓,在黃竹坑創校原址精心佈置的禮堂內,教育局的官員、該校校董和學生家長們都出席其三十五周年校慶的慶祝典禮,並細心欣賞由全校學生合作的才藝表演。學生們雖然是輕度至中度智障,但大家為了這天的表演,過去一年來都在老師協助下不斷努力練習短劇、歌舞、功夫、樂器合奏等,殊不簡單。   二百多人的謝幕 終於來到謝幕的時刻。雖然已經綵排過五次,大家心情仍有些緊張。家長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上,努力搜索自己子女的身影。在老師和家長義工幫助下,全體二百多位身穿各種顏色運動服的學生,紅黃藍白的都擠滿台前,一起向台下的嘉賓和觀眾鞠躬謝幕。這幾秒鐘的謝幕,也是吳靜雯校長兌現了她七年前對家長許下的承諾 — 她剛到任時曾寫信給所有家長,說要「為每一個學生搭建一個自己的舞台,一個都不能少。」 吳校長說起去年的這一幕仍然很感動。她的學生除了智障外,大多是自閉、或有其他情緒行為等問題 — 有些不會說話、有些不自覺經常搖晃身體、有些十分害怕接觸人 — 尤其懼怕人多擠迫的場面。回想謝幕一刻,竟然沒有一個學生發脾氣,而且更面帶微笑︰「為?這個很簡單的動作,家長都很開心,因為他們都意想不到他們的子女可以做到。」謝幕完畢,不少家長立刻走到台前跟孩子們擁抱,大家都為?這小小的大成就而十分感動。 吳校長回想第一次看綵排時,只有二十多位同學代表謝幕。當時她心想,我們二百多人都有表演,應該二百多人一起謝幕才是。但要在短時間內組織全體學生一起謝幕,對師生來說都似乎很困難,於是決定自己動手一起幫忙,她笑說:「在謝幕一刻之前,老師都想像不到這個目標有多偉大。」     獨立而有尊嚴的個體 對吳靜雯來說,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做這個小小動作,蘊含着重大意義。吳校長對特殊教育有個理想,就是要把每位學生都視作個人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訓練他們獨立,從而建立個人尊嚴。吳校長希望在學校和宿舍,透過老師和社工把獨立的感覺帶給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依附着別人生活,亦不是別人的包袱,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獨立未必是外在的表現,反而是一種心態和感覺。吳校長心目中的獨立,就是「每樣事情都能說是自己的選擇,更有信心去為自己選擇,這其實就是獨立的表現。」能做到這一點,對一般學生來說都不容易的,她又怎樣訓練該校同學有信心憑自己的力量去作出選擇呢?吳校長的方法,就是把事情都放手給同學自己處理,由起床、刷牙、洗面、換衣服等自理的事情開始,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  

一個都不能少 — 吳靜雯(1992/心理) 2018-09-26T11:33:09+00:00

Happy Hour@中環 ─ 何宿之夜(23/8/2018)

適逢何善衡夫人宿舍將於十一月慶祝建舍四十周年,崇基學院校友會於八月二十三日舉辦之「Happy Hour @ 中環」特意以何善衡夫人宿舍為主題,邀請了新舊何宿舍監、歷屆何宿兄弟姊妹和其他崇基校友一聚,大家暢談近況,場面熱鬧。

Happy Hour@中環 ─ 何宿之夜(23/8/2018) 2019-05-09T17:41:28+00:00

我不做,動物便最「蝕底」 —— 麥志豪(Mark)(1987/社會學)

麥志豪與城市中的流浪動物 訪問:麥嘉輝(2016/新聞與傳播) 四月初,銀狐犬小白被發現從主人所住大廈高處墜下身亡。事件引起全城關注,約五萬名市民聯署支持動物權益。近年很多有關虐待動物事件的報道,都會見到一個西裝筆挺的身影,對動物權益瞭如指掌,今次小白事件亦不例外,他就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Non-profit Making Veterinary Services Society, NPV)執行主席麥志豪(Mark)(1987/社會學)。 「有人說我作為社會運動家,沒理由穿西裝;我會澄清自己是社會企業家,但典型社會企業家又不如我一般,經常示威,這件事說起來,總帶點精神分裂。」Mark現在既負責營運NPV旗下的非牟利獸醫診所,又積極倡議動物權益,兩個身份都跟動物權益關係密切。 NPV的診所和Mark的辦公室同樣位於深水埗基隆街,這個位於基層社區的辦公室,牆身剝落,坐在室內也不時聽到街外汽車聲和天花水管的去水聲。這裡也是數隻被遺棄貓狗的家,Mark偶爾抱抱牠們,轉眼西裝又黏滿了貓毛、狗毛。 貓毛、狗毛,可以用毛刷輕輕掃去;但動物福祉的擔子,Mark一揹就是十多年,惟這些年之前,他卻從未想過會踏上這條路。 從劇社到廣告公司  再到網球場 大學期間,Mark積極參與崇基劇社,特別醉心於劇本創作,更獲得不少獎項。畢業後他從事編劇工作,卻發現工作上遇上不少掣肘。後來黃霑引薦他入廣告界,自言好勝的Mark花了短短五年時間便當了執行創意總監。 在廣告界的成就斐然,但代價也不菲︰「為了趕着完成製作六、七段廣告片,我試過連續五天不睡覺,這種生活實在很恐怖。」除了創作,皮膚黝黑的Mark其實熱愛網球,惟在廣告公司的工作實在太忙,總是無暇練習。當時Mark覺得不能為了糊口而放棄興趣,於是毅然辭職,全時間練習網球。Mark有感當時本地訓練未達專業水平,爭勝心驅使他放下香港原來的事業,毅然到澳洲接受訓練:「除非不做,一做就要有成績。」 Mark花了約五年時間,考取多個國際教練牌照,及後回港教授網球。那時候,Mark頓覺人生已有不少成就,應該回饋社會。他喜愛動物,又發現幫助動物的需求很大,於是參與這方面的義工活動。 與動物連繫  全職投入 愛動物,源於Mark兒時經歷。小時候他住在公屋,當然不能飼養貓狗,所以Mark的寵物是一隻雞:「那時家人會趁雞隻便宜時先買幾隻,待過節時才『劏雞加餸』。我很喜歡其中一隻黑色的雞,於是要求家人『刀下留雞』」。Mark每天放學後都跟牠玩耍,後來這隻雞去世,Mark參加了人生第一次「葬禮」,親手在公園埋葬牠:「那時候我開始與動物、大自然建立了connection(連繫)。」 這份連繫改變了Mark近十多年的人生。二零零五年,Mark與一班志願人士組織了

我不做,動物便最「蝕底」 —— 麥志豪(Mark)(1987/社會學) 2018-08-20T10:02:23+00:00

崇基學院「歡迎回家——暑期重返宿舍體驗營」

為讓不同年代的崇基校友,再次於校園內聚首一堂,回味在校的難忘生活,及為學院最新校園拓展計劃「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項目籌款,拓展事務處和校友會早在三個月前已經密鑼緊鼓籌備學院首辦的校友宿營活動 --- 重返宿舍體驗營。到了上月中,萬眾期待的體驗營正式開始,合共約六十名參加者浩浩蕩蕩,入住剛於去年完成翻修的利樹培堂,與摯友親朋一同「回家」,帶着青春和活力歡渡了一個愉快的週末。 體驗營歷時兩日一夜,活動內容豐富非常,當中包括崇基及大學校園導賞、糖水會、於校園享用運動和休閒設施、眾志堂學生風味午餐及院長茶聚等。精彩行程各式各樣,體驗營的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都玩得不亦樂乎。尤其住宿方面,拓展事務處安排校友入住耳目一新的利樹培堂,又讓參加者在利樹培堂大廳享用晚膳及糖水會,務求使每一位校友都能親身體驗與時並進的校園設施。 能夠在離校多年後再重溫宿舍生活實在機會難逢,一眾校友均踴躍報名,並帶同家人和朋友一同參加,氣氛好不熱鬧。為支持學院最新校園發展計劃「崇基學生發展綜合大樓」項目,是次活動總共籌得超過港幣二萬九千元。學院會將扣除成本後的收益,全數撥捐綜合大樓項目。

崇基學院「歡迎回家——暑期重返宿舍體驗營」 2019-05-09T17:41: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