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影響生命 — 關美寶教授(1985/地理)

新任崇基學院院長 關美寶教授專訪

關美寶教授(1985/地理)是崇基學院七十二年來首位女院長,自今年八月一日履新伊始,她便馬不停蹄會見崇基各持份者,積極籌劃書院的發展和了解學生需要,為未來四年任期擬定工作方向。《崇基校友》今期專訪關院長,認識這位世界頂級學者的成長歷程,同時了解她對崇基學院學生發展及校友事務的願景。

相約關院長在崇基禮拜堂接受訪問,源於這裏 不但是崇基的標誌,更是她成長回憶的重要部 分。那天下午編委們未見其人,便先聞其輕鬆 爽朗的笑聲 — 關院長待人親切、毫無架子, 跟大家侃侃而談她的崇基情懷和院長抱負,盡 顯親和力。 關院長的母親是虔誠基督徒,從小深受基督教 信仰薰陶。她說從沒刻意訂下座右銘,但她很 喜歡“Always be kinder than necessary”這句 話︰「對任何人包括學生千萬不要過於嚴厲, 時刻提醒自己要傳達善意,這是我的宗旨。」 她的父親就常鼓勵她唸古典詩詞,背誦無誤便 會有獎。「重賞之下」,八百多字的唐詩長篇 《長恨歌》,她小時候已能背誦如流。在雙親 悉心裁培下,品學兼優的她成功考上中大。

少時潛修苦讀 鍛鍊邏輯思維

大學時關院長成績十分優異,且極度專注學業︰「我在崇基時住在神學樓,回想那段讀書生涯真的頗為辛苦。每次放假,神學生均外出到不同教會實習,全間宿舍剩下我一個,那種在寂靜中苦讀的感覺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求學時潛修苦讀,初有獨上高樓之感。她有幸得到朱劍如教授指點邏輯思維的重要性,為日後治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他是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要求很高。他比喻論文有如建築物的樑柱,每句句子要環環緊扣;拿走任何一句就如取走樑柱,會令整幢建築物倒塌。」正因有朱教授的鞭策,關院長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並取得獎學金負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城市規劃碩士;其後她在當時地理信息科學全美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攻讀博士。畢業後關院長在美國全職投入教研,一留就是三十年。

儘管困難重重 堅持信念創新

這三十年是關院長學術研究上的黃金時期,在地理研究領 域屢獲殊榮 — 包括二零一一年獲美國地理學家協會頒 發「傑出學術成就獎」,成為該會創會百多年來首位獲此 殊榮的亞裔女性學者;二零二二年再獲得該會頒發「詹姆 斯.安德森應用地理學榮譽勳章」,成為首位華裔學者獲 此最高榮譽。

回望躋身世界知名學者的歷程,她相信關鍵在於堅持與創新︰「在修讀博士時有一位老師,雖然他的視力有問題,但閱讀速度卻比我們這些視力正常的人更快!從他身上我學懂不要害怕困難,只要努力堅持定能成功。」

天資聰穎,孜孜不倦,都是求學問的要素,但擁有這些條 件卻不保證學術路上會一帆風順。若要屢創高峰,還需在 困難時堅持信念︰「我喜歡破舊立新,不依傳統在學術上 創新,因此十分困難。有幾次我想發表地理學研究方法的 新學說,提出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級的理論,但是那 時不單沒人讚賞及承認,論文更屢次被拒刊登。幸好,這 些論文終於成功發表了,並且這些論文對多個學科產生了 範式轉移的影響。所以,只要你知道那是對的事情,抱緊 信念堅持下去,總會迎來曙光,甚至改變世界。」

關院長以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中大榮譽理學博士 Katalin Karikó為例︰「她與Drew Weissman教授共同研究 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最初不被科學界接受,甚至令 她丟了工作,在職涯發展上處處碰壁,申請研究經費也屢 屢失敗;但她堅持不放棄,最後她的研究工作為mRNA疫 苗奠定了科學基礎,使mRNA疫苗的成功開發成為可能, 在新冠疫情爆發時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

二零一六年獲美國地理學家協會頒發「米勒獎」。

二零一八年獲頒美國地理學家協會之「斯坦利布倫地理創意獎」。

二零二二年獲頒「詹姆斯.安德森應用地理學榮譽勳章」。\

機遇挑戰並存 凡事皆有可能

關院長在二零一九年應邀回中大工作,現身兼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及未來城市研究所所長兩項重任。在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中,她如何騰出時間擔起崇基學院院長的重任?「兩個研究所所長的工作雖然繁重,但畢竟教學及研究屬於個人強項,不算太難倒我;崇基學院院長卻不同,書院強調的是全人教育,是非學術性的。我覺得這是個機會給我嘗試新事物,對向來喜愛挑戰的我十分吸引。」

她強調不是為了創造甚麼紀錄而出任院長,而是想告訴大家凡事皆有可能︰「不論背景、性別或年齡,一個人只要努力,總有成功的一天。」她說無論做學問還是擔任院長,均要先認清正確方向,抱緊信念,堅定不移,自能做出成績︰「在這個令人舒適放鬆的校園環境之中,秉承崇基學院的理念作出貢獻,這就是我決定當院長的初心。」

培育全球視野 解決重大問題

關院長謙稱她是邊學邊處理崇基院務,但在培 育崇基學生上,她很清楚兩個大方向:「我十 分認同校董會主席陳德霖博士(1976/社會)對 培育崇基人的十二字箴言 — 『文武雙全、德 才兼備、靈性修為』」。除此之外,她認為要 讓學生具備全球視野︰「這個時代要解決的, 大部分是全球性的問題,任何事情皆互相依存 (interdependent)。舉個例子,全球暖化似是 離我們很遠的議題,但香港早前遭遇數百年一 遇的暴雨,明顯關乎你我。所有事情似遠還 近,卻又層層緊扣,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具備全 球視野,方能解決大時代下的大規模問題。」

能觀察到這個時代的要求,也是來自當年青蔥歲月的啟發。關教授回想四年大學生涯,最深刻印象的是二年級時,她透過中大交換生計劃到東京的國際基督教大學當交流生︰「對於一個過往全程在香港讀書,沒有到過其他國家的學生來說,那一年的生活可說是大開眼界。我參加了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學習跟當地不同的人相處交流,增長了不少見識。」

事隔多年,關教授仍深刻記得留學日本時的趣事︰「那年暑假我到牧場工作,每天要數點羊圈中的羊隻,檢查有否走漏。牧場主人十分重視羊隻,我每次都要用心數清楚以防走失,這個經驗相當有趣。」

她鼓勵學生多出外交流︰「我回港後最大的感覺,是大家都有很強的意見。這本非壞事,但有時太堅持己見而又不肯容納別人看法,往往會令觀點變得單一。多到世界不同地方走走,學習包容不同文化及語言,對日後發展會更好。」

連結年輕校友 以生命影響生命

至於校友事務,她希望年輕校友多點回來母校︰「現在書院通識規劃已經很完善,要再進一步優化全人教 育,主要是靠人與人的接觸。年輕校友作為榜樣,讓學生觀其言行來學習,就是最直接的方法。我特別強 調年輕校友,因為 network with similar people 較容易,他們面對的時代背景及困難類近,溝通起來也順 暢一點。」

關院長上任後,就把握機會跟不少崇基同學傾談:「我這幾個月接觸學生,發現他們的困難遠比我讀書時多。當年入讀大學的都是尖子,畢業出來不難找到工作;但因為目前的經濟狀況,現在的大學生卻很擔心就業,我覺得需要多點幫助他們。」如何號召年輕校友,她心裏已有初稿︰「我感覺他們並非不想回來,而是沒時間回來。要吸引年輕校友,就要做些對他們自己也有用的事情,例如舉辦以行業分類的職場分享會,邀請成功校友回來分享經驗,對於剛投身職場的年輕校友,這也是建立他們豐盛人際網絡的絕佳機會。」

 

用心服務學院 感謝同工支持

關院長上任才寥寥數月,但已感受到崇基學院上 下不斷給她幫助︰「身為院長,應該由我幫大家 才對,但這幾個月不論教職員、學生、老師還是 校董,總是透過不同方法來支持我。就像十月中 的『送舊迎新 感恩有您』至善好歌聲籌款晚宴, 本來唱歌非我強項,但身為院長不親自帶頭又好 像說不通,於是我花了一段時間練歌。坦白說, 沒有太大進步,但獻唱當天所有觀眾都很熱情, 既支持我又向我獻花,我深深感受到崇基是一個 大家庭,學院上下所有家人對我的愛,這些崇基 的優良傳統,我都希望能傳承下去。

每天工作逾十七小時 烹飪不愛看食譜

要應付繁重的工作,身兼多職的關院長精力亦非比常人︰「我每天凌晨三時半起床,晚上十一時就睡覺,一 年三百六十五日均如是,從未間斷。選擇三時半起床是因為日間太多事務纏身,很難專注研究;在凌晨最寧 靜的時候起床,正好讓我安靜思考及創作。」每天只睡四個半小時,眼前的關院長卻沒絲亳倦意︰「我也不 知是什麼原因,每天起床就很興奮,覺得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要去解決。跟我工作的團隊因此也不敢怠懈,他 們知道我的作息和工作習慣,所以也會急起直追多做幾倍工作。」

長時間工作後要減壓,關院長的嗜好卻跟大家沒多大分別︰「我也喜愛『煲劇』,最喜歡是韓劇,劇中反映 的真善美價值令人嚮往。我對港劇那些爭奪家產,或是爾虞我詐的劇情真的吃不消。生活已夠艱苦,『煲 劇』娛樂就不用那麼苦吧!不過為了管理時間,我會等整套劇集上架才一次過觀看,免得分集追看而浪費時 間。我曾經一口氣看完《愛的迫降》,非常滿足!」

關院長另一個習慣是特快的用餐時間 — 如沒有聚餐飯局,她吃飯只花五分鐘,當中已包括在微波爐翻熱食 物的兩分鐘,亦即是她只花三分鐘進食,有時還會邊吃飯邊見學生。她到歐洲講學,朋友勸她不用這樣急, 就算到附近快餐店吃也很省時,但她就是不喜歡浪費時間去快餐店、選擇餐點和等待︰「我可以一星期吃同 一款食物也不怕悶,這樣就可以減省選擇食物的時間,身邊很多人對此也大惑不解。」

在工作上關院長喜愛接受挑戰,偶爾烹飪時也會追求高難度︰「我對烹飪頗有心得,不過如果單純炒菜煮飯 就提不起勁,反而愈難做的菜就愈有興趣。在美國教學期間,我會邀請剛抵美的本科生共晉晚餐。我試過烤 片皮鴨給他們吃,又在農曆新年炮製蘿蔔糕,以解他們的鄉愁。片皮鴨要先瀝乾水份,然後掛起風乾一天再 烤才會皮脆好吃。這道菜功夫多又難做得好,最合我心意。我不愛看食譜,要自己慢慢琢磨及反覆試驗才有成功感。」

關美寶教授簡歷

1985年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1989年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碩士

1994年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地理學博士

2013年 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地理及地理信息科學系教授

2019年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卓敏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

2023年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未來城市研究所所長

關美寶教授獲頒榮譽 (摘錄)

2011年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傑出學術成就獎」,成為該會創會百多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裔女性學者。

2016年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米勒獎」。

2018年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斯坦利布倫地理創意獎」。

2021年
Research.com 全球科學家在所屬領域的排名,關院長在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領域中位列全國第三。

2022年
史丹福大學全球頂尖科學家名單,地理學領域位列全球第四。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詹姆斯.安德森應用地理學榮譽勳章」,成為首位華裔學者獲得此最高榮譽。

2025-02-04T11:19: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