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圓夢 更是打開另一扇大門 — 林賢順 (信息工程/ 2016)

在接觸瑜伽前,我一直練習街舞。從初中參加街舞表演開始,其後逐步在舞團中負責排練編舞;大學時更回到中學母校及在香港青年協會擔任舞蹈導 師,數一數也有八年時間。然而一路走來,我漸漸感到進步減慢,似是碰到跳舞的樽頸。

從「一人一藝」到日本留學

大學二年級時,我認識了崇基的「一人一藝」計劃,同學可獲資助於課餘修讀認可機構開辦之短期藝術課程。我透過該計劃的資助,在城市當代舞蹈團參加了半年訓練;然後我再參加了學院的「學生交換計劃」,到日本京都的同志社大學留學一年,獲得十分寶貴的交流學習機會。

就在這短短一年半時間,我有幸在香港及日本兩地,跟世界各地的舞蹈愛 好者一起學習和交流。我終發現自己在街舞上的限制是源於身體的柔韌性(flexibility) 及穩定性 (stability) 不足。缺乏這兩項運動基礎能力,不但使我在舞蹈技巧上難以突破,更令我在舞蹈練習中容易受傷。

尋找突破 初嘗瑜伽

二零一五年從日本回港後,我便立刻尋找改善身體柔韌性及穩定性的方法。經網上資料搜集和朋友介紹,發現瑜伽是一項全面增強基礎能力的運動。我相信學習瑜伽對我的舞蹈突破將會有一定裨益。

當時坊間有很多瑜伽中心,然而質素參差,而且大多欠缺有系統的訓練。我曾在某大型健身中心參加過瑜伽課,班中四、五十人都只跟着一位導師做動作,但學生水平不同,即使有個別學員跟不上動作或姿勢錯誤,導師都無暇一一糾正。

圓夢計劃 開啟大門

這些在大型健身中心的體驗與我希望強化運動基礎能力的期望有頗大的落差,我甚至認為這類大班教學的瑜伽課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後來我再到香港瑜伽協會參加瑜伽課,報名時職員得知我本來是舞蹈導師後,便建議我修讀瑜伽導師課程。這裏的課程除了包括學習各種瑜伽動作外,還有運動科學、瑜伽哲學等全面訓練,令我眼界大開。

這時問題便來了。導師課程的學費比一般瑜伽課高得多,而且完成整個課程需五百小時,即是我要暫停晚上及假日的兼職工作來修讀課程,對當時仍是學生的我而言,這無疑是個很大的經濟負擔。幸而得當時學院「圓夢計劃」資助我參加瑜伽導師課程的學費,讓我在一年半時間內完成高級導師課程。現在回想起來,在報讀這個課程前我根本沒想過這個決定對我的人生將會有如此重大的改變 — 「圓夢計劃」不單是助我圓夢,更為我日後事業發展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瑜伽與思考

「思考」是瑜伽的起源。古印度人為了對抗極端天氣,思考到人要與自然結合,故透過一些易於掌握的呼吸及運動技巧去改善身體質素,從而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等各方面的狀態。《瑜伽經》八⽀⾏法中的「體位」部分就只提及一句「穩定而舒適的坐姿」,並沒有記載任何具體瑜伽式⼦。因為動作式⼦其實已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每個人不同的問題,自然就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並沒有劃一的方案。從這個簡單例⼦,已看到《瑜伽經》早已為修練者預留大⽚思考空間。

修練瑜伽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習思考 — 思考問題所在及其解決方法。過程中我不斷思考「調身」的體位、「調息」的呼吸及

「調心」的冥想如何達至彼此結合,以達至心身合一。 這訓練大大改變了我 ─ 雖然我本科主修信息工程,但更希望把興趣和事業結合起來,以瑜伽導師為我的職業。作為瑜伽導師,我們要做的不單是一直讓學生跟隨自己做一些熟練的動作,而是讓學員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從而思考自身問題的根源,再引導他們以適合的動作,配合呼吸去練習瑜伽。

在完成導師課程後,我更清楚自己及瑜伽修練者的需要,於是便自己開辦瑜伽課。我希望顧及所有學生的進度及需要,所以只以四至六人的小組或單對單的教學為主。我又會在課堂外嘗試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背景及練習瑜伽的原因,使我可以更準確地為他們度身訂造合適的訓練。小班教學亦讓我有更多時間和空間來指導每位學員,我會詳細解釋不同瑜伽式⼦的細微位置、身體在做動作時出現的正常反應或錯誤感覺、以及某個動作是如何舒緩某個問題等。我希望學員在練習中不斷思考,思考每個式⼦背後的目的和肌肉關節的反應,更思考式⼦如何改善身體。如果學員能深入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思考瑜伽式⼦背後的意義,日後就能獨自練習瑜伽了。

我真的圓夢了

記得當年在「圓夢計劃」分享時我曾說:「希望日後有機會在崇基學院甚至整個中文大學教授瑜伽,讓大家都能以簡單、自 然、有效的方法去管理自己的身體及健康。」在擔任瑜伽導師兩年後,我有幸得到崇基學院及校友會的邀請為崇基教職員及校友開辦瑜伽體驗班,實現當時「圓夢計劃」的其一個目標 — 回饋母校。在短短三節的瑜伽體驗班,我除了介紹一些基礎瑜伽式⼦外,更與參加者一起研究日常站坐走卧等動作。大家不要忽略一些習以為常的動作,因為一些細微的壞習慣可能就是引起身體各項不適的根源。

疫情影響下,全港的瑜伽中心及康體場所都要暫時關閉。很多平日依賴瑜伽導師的學生會因而停止修練,然而我卻認為這是更適合練習瑜伽的時間。在疫情下我們很多時要留在家中,反而有更多空間思考自己身體和動作的關係。我希望透過網上短⽚及帖文,讓大家可以繼續在家中進⾏自修,繼續進步,讓每個人都成為最了解自己的瑜伽導師,這正正是我當初在「圓夢計劃」中想達成的另一個目標。

2021-04-21T12:00: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