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科藝而兩得 化中西而並新 — 靳杰強(1966/物理)

習科藝而兩得 化中西而並新

拿起會刊,封面左方上角,「」四字映入眼簾,正是靳杰強校友(1966/物理) 的手筆。靳校友醉心藝術,除熱愛傳統書畫外,近年亦創作裝置藝術。他的書畫風格博採眾長,海內外多間博物館都有收藏他的作品;然而其博不止見於藝術領域,更見於物理科研。一般人會以為文理互不相干,藝文主觀感性,科學客觀理性,靳校友卻是文理兼備。在他眼中,藝術與科學兼容共通。今期《崇基校友》,讓我們走進他的故事,一窺他如何在人生旅途上結合藝術與科學,並將兩者互相詮釋。

撰文:陳樂瑤(2016/翻譯)
統籌:梁嘉麗(2004/社會學)

科藝光譜 互為輝映

二零一六年初夏,一個微風愜意的早上,我戰戰兢兢地坐在電腦前,給一位遠在美國、素未謀面的天文物理學家、知名水墨畫家寫電郵介紹自己。不到幾天,便收到這位我在「崇基學院海外學長計劃」認識的靳杰強師兄回覆,語多鼓勵,還附上一封他和太太甘潤嫻師姐(1966/物理)在一五年年底給親朋好友暢談近況的新年賀信,更邀請我一同出席十月的崇基校慶千人宴。十月到了,我懷着緊張興奮的心情等着和師兄見面。在嶺南場上,遠遠看見一位個子不高、腰板挺直的男士緩步走來,穿着方格短袖襯衣,戴着長方框眼鏡,臉上掛着和藹舒泰的笑容,我整個人頓時放鬆下來。高懸在行政樓的山水巨幅如此氣勢磅礡,想不到畫家竟是位低聲說話、笑意盈盈的謙謙君子。

藝術的啟蒙
靳師兄兒時居於家鄉番禺,時常與兄長埭強跟隨從事壁畫雕刻的祖父到他工作的廟宇。祖父一邊工作,一邊向兩人講解畫法技巧,藝術自然而然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爺爺還給我送過一本清朝著名畫傳《芥子園畫譜》,其中展示的山林樹石、鳥蟲草畫法就成了我的啟蒙老師。」靳師兄說。他對《芥子園畫譜》這範本愛不釋手,畫冊亦陪伴了他多年。真正讓靳師兄大開眼界的,是他在廣州初接觸到的西洋畫展。靳師兄在小學六年級轉到廣州上學,並在那裏升讀初中,發掘到藝術的另一個宇宙︰「遷到廣州後,閒時常跟哥哥到展館看畫展,慢慢開始接觸到西方藝術,還記得當中不少蘇聯風格的作品,與小學美術課所傳授的傳統作畫技巧和概念完全不同,實在大開眼界!」這些展覽開啟了他在藝術之路上的一道新大門。

一九五二年,靳師兄輾轉來到香港,肄業於香港仿林中學。

當時的陳仿林校長非常着重美學教育,鼓勵學生參與書畫比賽,靳師兄得以展現從小累積的造詣。陳校長看到這小子的潛在才華,引薦他拜國畫家梁伯譽和書法家區建公為師,造就了他在傳統書畫藝術再向前邁進一步的契機。

踏上科學之路
在成長路上,有無盡的寶藏等待年輕人去發掘,而等待着靳師兄的下一個寶藏就是科研。他在大學修讀物理,是因為遇上另一位良師,引導他研究物理的奧秘。「我後來轉到金文泰中學繼續學業,當時的物理老師把艱澀的內容講解得生動有趣,引起我對物理宇宙觀有更多的想像,希望在這方面發掘更多。」老師的啟迪,替靳師兄翻開了科學地圖。他的世界從此不只欣賞河溪山水,也眺望天文宇宙。升上大學,靳師兄在崇基四年的大學生活更是多姿多采。除了流連圖書館,參與學會活動亦屬他的「必修科」。靳師兄曾擔任物理系系會會長,帶領莊員組織不少學系活動,又為《崇基學生》設計封面,更一手包辦畢業班同學錄和班代表致贈學院紀念品的設計。「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美術學會,在崇基禮拜堂地下學生中心舉辦藝術展覽,邀請校外藝術家分享他們的作品,更讓我們自己的作品有了展出的機會,是少有由學生主導的藝術展覽!」靈感來自校園山水幾個月前一個黃昏,我和師兄走到未圓湖邊,談到書畫取材的靈感泉源,青春的憶記流過他的眼神︰「崇基景物樸實自然。當時未圓湖仍然是人家的稻田小溪;崇基面向馬鞍山、背靠九肚山,不遠的前方就是火車軌,而禮拜堂就在身後。」猶記得當年他與同學大膽攀石爬過九肚山,

一手抓緊石頭,另一手拉扯着樹枝,好不容易才在沙石間站穩陣腳,他笑笑說︰「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一定不敢去爬。」他偶爾亦走到馬料水火車站(現時的大學港鐵站),沿着路軌走往九龍方向,看那水流直奔淺潭的小瀑布,又沿着火車山洞口返回大學。事過景遷,地貌變,情不變;想起以往的經歷,那些回憶、感覺都為他帶來靈感。無數個夜晚,來回圖書館與宿舍的那段路程、與甘師姐在校園走過的那些小徑,以及那種無牽無掛的生活,依然讓靳師兄懷緬不已。四年築夢的日子最易醒。畢業後,靳師兄和甘師姐共赴美國攻讀物理博士,先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州等地求學。論文研究偶有碰壁,人又身處異鄉;幸兩人互相扶持,讓彼此在異鄉有伴可依。靳師兄最終於一九七五年獲取美國馬利蘭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重投藝術懷抱
六十年代的美國與蘇聯陷入冷戰,雙方都投放大量資金發展太空科技,讓科研人員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段時間有充裕的研究空間。靳師兄沉醉於研究理論當中,已較少顧及丹青。取得博士學位後,靳師兄本欲投入學術領域,卻遇上太空研究資金驟減,輾轉他在美國加入了一間私人科研公司,從事流體力學研究。工作未能如以往求學時那般自由探索,靳師兄也慢慢再拾畫筆,重投書畫之中。塞翁失馬,緣分早注定,靳師兄與書畫藝術有着密不可分的連繫。與靳師兄首次通電郵時,他也寫道:「若非當年未有繼續全身投入物理研究,往後也不會投放太多心神於藝術創作。」靳師兄現已退休,不再受工作時間所規限,可以比以往更投入藝術創作。除了在世界各地舉辦個人展覽、多人聯展,他也協助其他藝術家策劃作品展。同時,他在美國的華人社區開設書畫班;每年校慶期間回校探訪,與師友同聚之餘,更少不得抽空教授國畫書法班。崇基兩度邀得他擔任駐院藝術家。此外,靳師兄也為「崇基學院海外學長計劃」擔任學長,與學弟學妹分享生活和工作經驗。到今天,他仍是我的筆友。這種在地球兩端之間東奔西走的生活卻未減靳師兄對藝術的熱誠,靳師兄近年也積極投入藝術裝置,將傳統書法以另一種形式呈現觀者眼前︰「藝術就是要不停地深化、變化。」集藝術科學一家,中方西方一身,傳統現代一體,靳師兄看來已做到了。

自己拼圖自己拼

靳師兄既投入研究科學,也醉心書畫藝術。科學與藝術看似互不相干,前者側重理性,後者較為感性,也有客觀與主觀之分,兩者是否互不相容?他這樣理解:「科學是美,藝術也是美;物理其實是人類共同譜繪宇宙星空的作品。廣袤無垠的宇宙中,許多的未知數都是人類推測再加以證明的。可以說,科學亦是人類所創造,即使所謂驗證過的『科學真理』也是人類所認為的『科學真理』而已。這些『科學真理』或許是真理,但也許有一天會被推翻。」他續說:「這種推測的過程,其實已經是美的想像與投放。愛恩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也並非空口而談,而是經過對事物簡單(simplicity)而美好的想像才提出的。」

纖毫之筆 萬類由心
科學很藝術,藝術也很科學。數學有幾何對稱,建築學也有結構比例,所展現的皆是美,讓人感到舒適自在。「音樂有節奏,詩歌有韻律,所呈現的均是美的感覺。書法既講究每字的結構對稱,也講求字句、段落的空間比例。」同樣,書畫中的景物大小比例、空間對稱也有很深的學問。即使黜華崇實,只有黑白兩種光譜,沒有鮮艷的色彩,也可以營造出不同層次,美得簡單。兩者也可說是貌雖離而神合。若只講求對稱、空間比例,藝術不就變得死板嗎?靳師兄又如何突破傳統的藝術框架,自成一格?他認為對事物加以觀察,投放個人感受,便能畫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他舉例說︰「北宋著名山水畫家范寬,長居於太華山中,沉浸山林之間,才畫出一幅滿意的作品。他並非去模仿自然,而是觀察整個大自然,對環境有所感受和體會,繼而融會大自然與自己的感覺去創作,使得作品呈現畫家自身的想法,更甚者能影響觀賞者對大自然的觀感。」

衝出傳統 破舊立新

要衝破傳統並不容易。部分新派畫家,將原本的事物變得抽象,為作品帶來新的刺激。他認為︰「寫實寫意都是通過表象表達意義,兩者相輔相成。」他就較喜歡保留原狀,反而在技巧表達上尋求突破。他也指︰「中國傳統書畫局限於既有的表畫方式。郭熙的樹法成為畫樹定法,後人就鮮有走出這種形態,但亦非不可突破;要樹立個人風格,除了要有厚實的基礎,也需要按着自己對事物的觀察、認識和感受去創作,才能打破舊有的規範。」長居於美國,靳師兄指在西方展出傳統中國書畫也有一定困難,特別是書法。靳師兄指:「以往在美國展出書法作品,都必先把作品內容全部翻譯。這樣影響了觀者直接感受作品的藝術感,觀者太投入內容所表達的意義,反而忽略了字裏行間的空間建構、字本身的線條勾勒等。」這種想法促使靳師兄積極創作裝置藝術,抽出書法抽象的部分,加以突顯;並以新的藝術方式呈現,減輕文本內容對觀者的影響,讓觀者純粹以藝術角度細味書法。

中西結晶 增益文明靳師兄的作品也具中西交匯的元素。祖父的啟蒙、國畫書法大師的指導,為靳師兄打下厚實的傳統藝術基礎;而在大學修讀理科,加上長期在美國生活,所接觸的西方思維和藝術為靳師兄帶來更多的藝術啟發。我們走到大學圖書館,看他的山水畫和書法展藏。他指自己尤愛畫水,常以美國和旅行時見到的自然景色為題材,如他現居附近的尼亞加拉瀑布。傳統中國畫以線條呈現水的狀態和氣勢,展現綿柔一面,卻在浪花、瀑布等展現大水勢態的場面失重;於是他運用了西方提出的積點法,顯現水珠和浪花四濺的磅礡。細看靳師兄在中西藝術技巧的靈活互用,嘗試突破傳統,書畫所表達的並不單純是意象;正如他所說︰「要表達的是意象背後所呈現的個人,包括作畫者的想法、個人經歷和價值觀。」藝術與科學、中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看似迥然不同,卻像是人生拼圖中的不同部分。靳師兄在傳統中國藝術薰陶下成長,在西方自由思潮中受啟發。在每個人心中,總能發掘到科學和藝術、中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融會結合的那幾面︰「各人成長背景不同、生活經歷相異、對自身文化和國外文化的吸收不同,這些對我們都有所影響,影響多寡又因人而異。」種種差異,使得這些看似並不相容,卻又共同存在的元素在各人拼圖中各據大小,構成了我們獨一無二的個體。只有忠於自己的想法,才能讓我們更清晰看見屬於自己的那幅拼圖。

美之展現靳杰強師兄畫風寫實。他移居美國後,喜歡家附近的河流,也多以水作為創作主題。他兼善書法各體,卻發現在西方展現筆墨無門,全因讀者意在釋文不在墨跡;於是他積極創作書法裝置藝術,把書法抽象的一面呈現給觀者。而他的藝術創作中亦有不少以崇基為題材的作品,更於二零一二年時在崇基學院舉行過裝置藝術展。他的中國傳統書畫造詣深厚,又能活用西方現代藝術的表現方法,自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靳杰強博士小檔案
靳杰強一九四三年生於廣東番禺,早年隨梁伯譽、周一峰和靳微天習中國畫,並從區建公習書法、篆刻,六四年開始在香港參加公開展覽,七五年獲美國馬利蘭州大學物理學博士。他曾在中國、美國、香港和台灣舉辦個展三十九次,其中包括一九九五年在台北美術館的三十年回顧個展。他又曾在世界各地參加雙人展和聯展八十多次。他的畫從描寫香港郊野山水出發,漸入簡化抽象,再而演化為寫實,重新發展自己特有的繪畫語言。他近年喜作激流瀑布,風格雖是寫實但具抽象意味。書法兼善各體,近年喜以書法創作裝置藝術。作品典藏於香港藝術館、香港中文大學、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世界金融基金會、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和希臘雅典 Copelouzos 美術館等。

2019-02-28T10:07:51+00:00